平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陆县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3-06-21 信息来源:平陆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平陆县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平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平陆县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住建部等15部门《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及省住建厅等15部门《县城绿色低碳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推动县城绿色低碳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实施,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县城建设发展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以绿色低碳理念引领县城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城提质增效,提升县城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县城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系统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规划,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推动县城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2、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人民需求的变化,不断提升县城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环境品质,更好支撑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双升级,推动城市人性化建设。
3、坚持生态优先。将县城建设融入自然,统筹实施项目建设,构建县城绿色发展一体化项目模式,保护山水环境,构筑生态保护良性格局,以生态优势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4、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发挥政府在制度设计、绩效考核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
5、坚持因地制宜。依据县城发展规划,充分挖掘我县独特的自然资源、工业产业、历史文化资源等,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三)工作目标
到试点期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绿色低碳发展产业集群,健全完善民生保障体系,为全省县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典型经验。
(四)实施范围
以平陆县县城国土空间规划(在编)边界作为绿色低碳试点实施范围,面积约21.13平方公里。
二、主要任务
(一)绿色低碳产业
紧紧围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顺应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新趋势,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强化资源节约利用,严格能耗“双控”,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做好与农业、加工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培育壮大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文旅等新业态,形成绿色低碳发展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风、光等绿色能源,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深入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行新型商业模式,构筑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做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接续、稳岗就业、民生改善的有机结合,积极稳妥、韧性持久地加以推进。
责任单位:发改局、工科局、文旅局
(二)生态安全格局
全面分析县城生态本底条件,包括坡度、水文地质条件、塌陷与水土流失敏感区、距现有城镇与村庄距离等,从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以及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等3个方面综合分析评价平陆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从水土流失生态脆弱性分析评价平陆县生态脆弱性。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系统性、连通性的原则,综合运用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地以及三调地类图斑、各级行政边界等高精度基础数据进行修正,分级划定生态空间保护范围,构建平陆县生态安全格局。科学分析汇水分区,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具体措施,提高县城洪涝风险防控能力。
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
(三)县城土地利用
进一步控制县城建设密度和强度,限制民用建筑高度。提倡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鼓励新建多层住宅安装电梯。合理确定规划范围内混合用地地块数量占居住、商办和混合用地地块总量的比例,在县城中心区、商业与公共服务中心区,鼓励二类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混合使用,鼓励公共交通站点用地与商业服务业及居住用地混合使用,提高土地利用集约节约程度,打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合理布局的县城土地利用模式和高品质人性化宜居环境。
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发改局、行政审批局
(四)县城特色风貌
研究县城山水格局及特色生态风貌,打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态景观环境。顺应原有地形地貌,不挖山,不填河湖,不破坏原有的山水环境,保持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保护修复河湖缓冲带和河流自然弯曲度。研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绿化措施,提倡采用乡土植物,实现县城风貌与周边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农林牧业景观有机融合。充分借助自然条件,推进县城内生态绿道和绿色游憩空间等建设。
责任单位:住建局、运城市生态环境局平陆分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
(五)绿色低碳交通
根据县城用地特征和空间布局,研究建设绿色低碳交通系统。依托县城绿道,打造适宜步行的县城交通体系,建设连续通畅的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网络。加强平陆县城路网建设,打通步行道断头道路,连接中断节点,完善道路系统;优化过街设施,清理违法占道行为,畅通各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通达性。以TOD模式为导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公共交通运输规模和覆盖率,优化公交线网和场站设施建设,积极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构建公交、自行车、步行系统共同构成的结构合理、层级清晰、分工明确、分布均衡的城市绿色低碳道路网络体系,引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责任单位:住建局、交运局、自然资源局
(六)历史文化保护
保护传承县城历史文化和风貌,保存传统街区整体格局和原有街巷网络,形成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地域风貌融合发展的景观体系。研究加强县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具体目标和实施策略,不拆历史建筑、不破坏历史环境,保护好古树名木。加大茅津古渡、傅说庙遗址、圣人涧墓群、王崖遗址等县城内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修缮力度,促进文物开发利用。
责任单位:文旅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七)绿色基础设施
研究与县城特点相适应的城市与区域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以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方式为主,降低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建设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等重点工程,推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环保等公共设施和服务资源在县城内实现优化配置,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倡导大分散与小区域集中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布局方式,因地制宜布置分布式能源、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减少输配管线建设和运行成本,并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构建县城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清洁化水平,推广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责任单位:住建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局、运城市生态环境局平陆分局、教育局、卫健局、文旅局
(八)绿色节能建筑
分类别差异化控制绿色建筑,因地制宜确定绿色建筑重点发展区域和重点发展项目,促进装配式建造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再生能源应用等与绿色建筑的深度融合,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居住建筑节能75%标准,推广应用保温结构一体化;落实公共建筑一星级以上标准、民用建筑基本级以上标准绿色建筑要求,鼓励发展星级绿色建筑,积极培育高星级绿色建筑,不断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鼓励绿色建筑按照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低碳、零碳等要求进行建设;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组织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砌体材料、高性能门窗和预拌砂浆等建材企业申报绿色建材认证标识;发展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兴建造方式,积极推进新建公共建筑、政府投资公益建筑、市政桥梁、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增强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全寿命周期应用,提高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水平;加大智能建造、可再生能源、建筑遮阳、雨水和再生水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既有小区节能节水改造和功能提升,推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继续强制推行逆12层居住建筑和有生活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提出针对区域生态本底条件、地理区位及具体气候特点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提倡低成本适宜性的被动式技术,形成可操作、可推广的绿色建筑示范。
责任单位:住建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局、工科局、农业农村局、行政审批局
(九)绿色低碳社区
以生态社区为理念引导街区制单元布局形态,推行以街区为单元的统筹建设方式,完善社区内部功能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促进产城融合、实现内部职住平衡。合理确定县城居住区规模,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探索以街区为单元统筹建设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等设施,加强社区绿化、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公共活动空间场所建设,打造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
责任单位: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卫健局、民政局、文旅局、教育局
(十)人性化公共空间
补充完善县城公共空间系统,构建“大片为核、小型多点、带状穿插、全面覆盖”的公共空间网络体系。优化县城水系绿地格局,通过增加和合理布局县城公园绿地、广场,形成均衡布局、整体串联的生态敞开空间系统,最大程度地满足大众对于空间环境的多方面需求;通过施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提升县城通透性,打通县城微循环,打造县城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土地功能复合、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从交通、休闲、游憩等各种功能需求出发,将道路两侧视线可及范围内建筑退让空间与道路红线内空间作为完整街道空间统筹规划设计,创造宜人的街道公共空间。
责任单位: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三、时间进度安排
(一)部署启动阶段(2022年4月—7月)
平陆县委和政府成立县城绿色低碳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平陆县县城绿色低碳建设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对照国家和省方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指标体系、项目清单和台账,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资金整合计划。
(二)初步实施阶段(2022年8月—2023年7月)
组织行业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深入对接省专家组专家,对照指标体系、项目清单台账,抓紧办理项目前期手续,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完成一批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示范项目。
(三)中期评估阶段(2023年8月—2023年12月)
平陆县县城绿色低碳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会同各有关方面组织开展“平陆县县城绿色低碳建设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客观评价规划实施取得的进展成效,总结提炼推进规划实施的经验做法,深入剖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国内其他示范县先进做法,提出改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强化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持续推动各项任务顺利实施,确保如期全面建成绿色低碳示范县。
(四)全面实施阶段(2024年1月—2026年12月)
根据中期评估报告,调整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并全面启动平陆县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相关工作。各责任单位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完成创建工作方案中的各项任务。
(五)组织验收阶段(2027年1月—2027年3月)
绿色低碳建设项目基本建成,低碳产业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完善,县城建设强度和密度控制合理,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总结建设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形成试点示范。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
县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平陆县建设项目的全面统筹指导,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经费,配齐管理人员,积极推进试点,明确部门职责,建立“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源整合、资金聚焦”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
(二)强化技术支撑
建立绿色低碳建设工作小组、相关领域专家、大数据专业技术团队等共同参与的专家顾问团队,形成“专家领衔指导、专业团队服务、多方参与配合”的工作模式。
(三)加强资金保障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绿色低碳建设试点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争取并利用好国家开发银行对城乡绿色发展的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县城绿色低碳建设试点工作。
(四)市场化运作
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梳理可统筹使用的资产,通过注入资产(如有收益的停车场经营权、商铺、林业站资产特许经营权等)、划转股权等方式,盘活建设项目经济价值。
(五)统筹项目实施
按照“服务整体目标、充分整合资源、收益整体平衡”的原则,采取区域统筹、项目模式统筹的方式,将有收益项目和无收益项目打包实施。整合归集各类现金流形成结构化还款来源(如项目公司营业收入、生态公益林补偿收入等),实现项目投融资、建设、运营的资金整体平衡。
(六)科学考核评价
结合规划和实施方案,按期开展中期评价和末期验收,建立绿色低碳建设考核评价制度,明晰考核内容、程序和方法,建立责任单位完成项目建设和重大任务专项考核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好考核结果,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七)扩大宣传培训
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主导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县城绿色低碳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绿色发展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